13080817927
在线时间:08:00 —— 17:00教育部办公厅等12部门13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禁止家政服务企业将校外培训纳入家庭服务,严禁任何形式的“住家家教”推介行为。聚焦机构和个人以“一对一”“住家教师”“高端家政”“众筹私教”以及各类冬夏令营等名义违规开展培训、面向3~6岁学龄前儿童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等重点问题开展排查整治。同时,《意见》提出严格执行校外培训广告管控有关要求,禁止发布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的校外培训广告。
治理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将从何处着手?面对“预防难”“发现难”“查处难”等一系列挑战,破解之策是什么?
破解“预防难”:前端发力 紧盯主体
《意见》明确,加强对重点场所和重点网站的防控。加强对招聘网站、家教网等的监管,禁止发布“一对一”“众筹私教”“家庭教师”等校外培训招聘需求信息。
【权威解读】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意见》将防范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置于治理前端,着力破解“预防难”问题,切实减少违规行为发生。着眼违规培训行为的发生场所,加强对重点场所和重点网站的防控。培训场所作为开展校外培训的必要物质条件,是减少违规行为发生的重要基础。要将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纳入社区街道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严防隐匿在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场所的违规培训;加强对招聘网站、家教网等的监管,严格执行校外培训广告管控有关要求。
【专家点评】
北师大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薛二勇:注重前端发力,构建隐形变异培训的预防机制。加强对重点场所、网站等防控,是从违规培训的供给端提出的治理举措。通过社区组织与村镇政府机构,防止将个人房屋通过租借、转让等方式用以开展违规培训。网络监管部门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管理,建立基于违规培训信息发布内容、次数、范围的预警机制。
《意见》明确,强化对重点机构和人员的防范。禁止家政服务企业将校外培训纳入家庭服务,严禁任何形式的“住家家教”推介行为。
【权威解读】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着眼违规培训的提供主体,强化对重点机构和人员的防范。管好培训的提供方是减少违规行为发生的关键所在。培训的提供方主要包括机构和人员两方面。在机构方面,要对转型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加强跟进指导,紧盯托管服务、违规组织竞赛、中高考志愿填报咨询等相关机构,禁止家政服务企业将校外培训纳入家庭服务;在人员方面,要加大对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和参与违规培训的查处力度,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裁减人员的就业帮扶。
【专家点评】
薛二勇:要对重点机构和人员进行全过程治理,持续跟踪校外培训机构的转型与分设,防止在转型和分设过程中把机构打散,变换形式,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的培训。要进一步明确规范家政服务范围,防止以家政服务方式行培训之实。
《意见》明确,深化对学生家长的教育引导。各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加强校内课后服务资源建设,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常态化应用,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权威解读】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防治违规培训行为,离不开学生及家长的充分理解、支持。要积极引导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履行好家庭教育责任,引导和鼓励学生及家长不参与、不组织、不支持违规培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专家点评】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张羽:一些家长对校外培训抱有不科学的预期,认为上培训班总比不上强。实际上,一系列访谈和定量研究表明,校外培训因为其培训方式、过度增加学生负担等因素,对学生成绩提高并不一定有帮助,反而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和用套路刷题的习惯,对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培养造成负面影响。
破解“发现难”:完善机制 不留死角
《意见》指出,强化重点排查检查。对违规培训多发的商务楼宇、居民小区等重点场所进行管控排查。
【权威解读】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准确把握隐形变异培训的时空形态特点,做实做好重点排查检查,是破解隐形变异培训“发现难”问题的有效机制。具体而言是“三个重点”,即抓住寒暑假、节假日、休息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盯住违规培训多发的商务楼宇、居民小区等重点场所,聚焦“高端家政”“众筹私教”等重点问题,强化排查整治。
【专家点评】
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圣足:对隐形变异培训活动实行有效治理的前提,是要能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发生的“第一现场”,并能精准掌握关键线索,锁定主要证据。因此各地在建立健全发现机制时,还要加强完善多部门联合开展明察暗访工作机制,对线下重点场所定期开展拉网式巡查检查,并持续扩大线上培训机构监管覆盖面,强化对各类隐形变异培训行为的日常排查。
《意见》指出,要持续开展线上巡查。动态调整巡查对象,运用智能巡查手段,加大对违规多发对象的巡查力度。畅通监督举报渠道。
【权威解读】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线上违规培训是隐形变异的重要表现形态,是整治隐形变异培训的重要阵地。不断更新迭代技术手段,提升线上巡查检查效能,是破解隐形变异培训“发现难”问题的重要方式。监督举报是发现隐形变异违规问题线索的重要渠道。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是破解隐形变异培训“发现难”问题的重要策略。各地要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工作制度,拓展问题线索来源,力争不留治理死角。
好评 ![]() |
|
0% | 0 |
中评 ![]() |
|
0% | 0 |
差评 ![]() |
|
0% | 0 |
熙诚教育投资有限公司 | 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魔学院 | 上海优维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 常熟学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 深圳市文华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 深圳市智诚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电话:13080817927电子邮箱:liw365@163.com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有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悦纳果(沈阳)心理科技有限公司
公安备案号:辽公网安备21010602001110号